
试车前的准备和检查 1. 关闭全部电路,按图纸尺寸及技术要求检查各固接件连接是否牢固,各传动机构装配是否X灵活,金属结构有否变形,钢丝绳的缠绕情况。 2. 检查起重机的安装架设是否符合安装架设的有关规定。 3. 电气设备必须在完成下列工作后才能试车: ⑴ 用兆欧表检查电路系统和所有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。 ⑵ 在断开动力线路的情况下,检验操纵线路接线的正确性,检查所有操纵设备的转动部分是否灵活可靠(必要时进行润滑)。 ⑶ 保证电气设备工作正常可靠,其中必须特别注意电磁铁、限位开关、安全开关和紧急开关的工作可靠性,注意分别驱动运行机构电动机的接线相序,使两电机同向运转。 4. 检查各润滑点的润滑情况,减速器、轴承等零部件必须加足润滑油。 ㈡ 无负荷试车 用手转动车轮轴,在旋转一周时不得有卡住现象,然后分别空载通电试车,机构应正常运转。葫芦运行时,主动轮应在轨道全长上接触,检查各限位开关是否安全可靠。 ㈢ 负荷试车 无负荷试车情况正常之后,才允许进行负荷试车。负荷试车分静、动两种,X行静负荷试车,再进行动负荷试车。 1. 负荷试车的检验内容: ⑴ 起重机金属结构各连接处的螺栓连接的质量。 ⑵ 机械设备、金属结构和吊具的强度和刚度及钢轨的强度
调整时应选择某一车轮,可同时解决水平偏斜(注意方向)、垂直偏斜、跨度(或轨距)和对角线等几个方面的问题,并尽量选择在从动车轮上的,因它与传动机构无关。使被调整的车轮悬空,调整水平偏斜,在角型轴承箱的垂直支承面下加垫,调整垂直偏斜,在水平面加垫,调整跨度(或轨距)和对角线差,需将原垫铲后重焊。 2. 一端运行机构X前量过大 当跨度大于40m时,依靠门架结构自身的刚性来保障两端运行机构同步运行已比较困难,故设有偏斜调整装置或自整角机系统,X前量达到规定值时,即向司机发出信号,这时应停车进行调整。 3. 车轮爬轨(出轨) 多是由于啃轨的恶性发展造成,特别是当吊载在悬臂端时,在起重机运行中易出现。这时应检查啃轨原因中X⑴、⑵、⑷及一端运行机构的X前量。当X前量过大时也会加剧啃轨(挠性支腿为球铰结构例外)。 4. 主动车轮打滑 ⑴车轮滚动面未在一个平面上,应在角型轴承箱处加垫调整。 ⑵轨道上X禁止有油腻存在,必要时可在轨面上撒细砂等物以增加摩擦系数。 ⑶轨道面和高低方向有波浪或在同一截面上两轨道高低差X差时应重新调整,使之达到要求. ⑷调整制动力矩,不要使之制动过猛,并使两支腿的制动器的制动力矩相等。 ⑸禁止经常打反车紧急制动
经常检查连接和固定用的螺栓,不得产生松动现象。 6. 葫芦在运行中出现强烈的敲击声。 应重点检查主车轮轮缘与轨道间隙是否在规定允许值内,因它们的安装误差是造成葫芦跑偏的主要原因,当跑偏积累X过构件的弹性形变限度时的瞬间,车轮被迫恢复至原始位置,高速的磨擦与振动,产生敲击声。 ㈢起升机构 1.“溜钩”多是由以下几点造成: ⑴制动轮沾有油污,须用煤油清洗制动轮表面与制动垫片,待干燥后即可使用。 ⑵制动器主弹簧压力不足,应按图纸规定压缩量进行调整或按要求压缩力的大小来压缩弹簧。 ⑶制动垫片过度磨损,使铆钉与制动轮直接接触,则应更换制动垫片。 ⑷制动垫片与制动轮面的间隙过大,应尽可能地减小这个间隙,只要垫片和轮面在制动器打开时不磨擦就行。 2.安全开关失灵,多是由于开关内部构件卡滞或移位造成,在调整和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: ⑴上升极限安全开关应保证:空钩上升至吊具X上点,在断电的瞬间,距小车的相关构件不小于4倍的制动距,且不小于200mm。 ⑵每更换或串动钢丝绳后,均应重新调整安全开关。 ⑶每个班次的开始都应试用一次,以检查开关的动作可靠性。 ⑷司机不得依靠开关来代替自己的操作。 ㈣X零部件 1. 夹轨器有两种,一种是手动的,另一种是手、电动两用的(图7-1
是防风防滑的重要安全装置。 有的单位由于不重视使用和维护,从而造成了严重的设备倒塌事故,必须引起注意。 夹轨器的各传动部分和节点,应灵活动作,不准有卡住现象。闸瓦应严密地夹压在轨道头的两侧。 电动夹轨器要经常注意调整安全尺,使其当指针在33毫米处(33毫米为设计计算数字,由于弹簧刚度的误差,故允许适当调整)断电,以保证夹持力和避免电气部件的烧损。 夹轨器的夹钳、连杆、螺杆、闸瓦、弹簧等部件,如发现有裂纹变形、断碎情况要及时更换。 2. 电源滑触器(电源继电器) 电源滑线采用电车线时其安装尺寸如图7-2所示。装置上述滑线时应与制造厂取得联系,保证滑线与电源滑触器的尺寸一致。电源滑线所消耗的电压降不能大于其电压额定值的5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