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我公司以周利生总经理(原凤形公司铁模覆砂铸球生产线发明人、总设计师)为技术支撑,引进原凤形公司铁模覆砂铸球线设计、电气自动化、制造、热处理工艺等X技术骨干,形成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技术团队,并与“暨南大学”、“安徽工程大学”、“安徽机械研究所”进行“产、学、研”合作,公司特聘安徽工程大学王仲珏教授(安徽省115工程百名专家之一)为总工程师,结合市场考察调研,成功开发出闭式或开式运行的多组合铁模覆砂铸球生产线设备。具有以下显著特点:占地小,产能大,用工少,劳动强度低,整线自动化程度高,节能环保,各生产工序模式化,产品质量稳定,符合现代化企业需求。
设备为开式线形工艺布局,严格按照铬系列铸球成型工艺原理设计。相对现有装备技术,直接减少单种规格模具投入的数量;设备工艺设计合理,易损件少,零部件标准通用,运行维护成本低。全线设备采用PLC微电脑系统智能控制、多工位温度监控,满足铸球铸造工艺要求。
1、生产工艺原理:采用多组合铁模覆砂工艺。
2、承载运行结构:辊道、滚轮承载运行的结构形式。
3、线运行驱动方式:采用液压方式。
注:如采用气动方式驱动,整线动力介质统一,能满足快速工位动作需求,符合铸造行业工作环境特性,便于检修保养,维护费用低,设备运行率高。
4、型板加热方式:电加热。
5、浇注工艺控制
浇注前对模具锁紧,避免铁液出现泄露以及产品出现缩松、缩
孔等缺陷。
6、残砂自动清理
固化成型的树脂砂,遇高温后,出现溃散,浇铸产品脱箱后,部分残砂仍附着在模具上,采用激震原理,在一定振幅和频率的作用下,可靠清除残砂。
7、设备操作控制:全线采用PLC微电脑控制,触摸屏显示操作。
8、温度控制:自动检测控制产品冷凝、开箱、模温、射芯工位的温度,实行联动保护。
智能监测温度,设定模具开箱温度范围,保证产品冷凝过程充分,避免过早开箱。
模具开箱后,设备通过指令,会将模具快速输送到射芯工位,因环境温度、大气湿度的不同,会直接影响模具的温度,模具温度会出现过高或过低,通过智能温控监测,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控制中心,控制中心根据设定的温度向模具温度调节区发送指令,自动对模具降温或加热。
射芯工位的温度监测,避免射芯时温度过高或过低,温度过高,会造成树脂砂老化,出现溃散或耐火度不足,温度过低,会导致树脂砂无法顺利固化,或出现固化时间过长,影响正常生产。
采用智能温控,确保工艺执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,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稳定产品的质量。
9、生产节拍: 50~65箱次/小时;
10、浇注方式:采用浇包或底注式恒温浇注机浇注;
11、整线用工人数:5-6人。正常生产状态下,设备操作岗位分别为:射芯1人、检查1人、浇注2人、出料1人、辅助1人。
12、铸造产品技术指标
1)产品工艺出品率,各规格铸球平均≥78%;
2)产品X率,≥98%;
3)铸造产品表面粗糙度12.5~25μm;
4)铸造产品尺寸符合GB/T 17445-2009及DB34/T 119-2010标准;
5)模型断口尺寸,严格按照成熟的高铬铸球产品的生产工艺执行。
13、吨产品耗砂量:以生产φ90球为例,产品理论吨耗砂约为120公斤。